2025年9月,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的榜单显示,有一家公司以1784.1亿元的营收成绩位列第39名。
因为很多企业一旦做出了成绩首先就会考虑上市,想借此融到很多的投资,使企业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做大做强。
但这样也伴随着各种高风险的出现,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面临欠债、欠薪的局面,甚至有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出现了破产清算的结局。
而这家企业曾经做到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第一,但始终都没有上市,就算扩大生产规模或是开拓新的产业,也是投入自己早期积累的资金,而不会靠融资去发展。
这家企业就是东方希望集团,已经创立40余年,而且直到现在它都从始至终保持着“不上市、不欠款、不欠薪”的原则。
再加上二哥刘永行偶然在街上摆摊给人修理东西,7天时间就挣了300元,更让这四兄弟感觉到发财致富的机会来了。
于是4人变卖手表、收音机等值钱的家当,终于凑够了1000元启动资金创办了“育新良种场”,开始养鸡和鹌鹑。
四人分工合作,有人专门研究鹌鹑喂养的饲料配比,有人找营销门路,没想到最后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达到了年产鹌鹑15万只的规模,也赚到了1000万元的原始资金。
面对如此稳定的生意和现金流,摆在四兄弟面前的问题是,接下来是扩大产能继续养鹌鹑还是开辟新的产业?
他们最终选择了进军上游饲料产业,因为下游养鹌鹑挣的是辛苦钱,只有上游才可以构建出技术的护城河从而挣到更多的钱。
而4兄弟凭借人工低、原料便宜、运费不贵的优势,无论正大集团把猪饲料价格如何拉低,希望牌猪饲料都是更低一些。
经过2年的价格战,正大集团这条“过江龙”终究是输给了希望这条“地头蛇”,外资在饲料产业的垄断地位终于被打破,希望饲料的年产销量也达到了10万吨。
希望饲料也成为了四川地区的饲料之王,当时“养猪希望富,希望来帮助”的土味广告语也响彻了全国。
然而随公司业务的蒸蒸日上,4人在经营上也逐渐出现了分歧,于是4年后刘氏4兄弟分了家,每人分得25%,刘永行带着分到的13家公司创立了东方希望。
但是分家并没有让他们从此衰败没落,相反却使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上都成绩斐然,尤其是刘永行。
1999年,东方希望集团不仅完成了全国的布局,前期投资的资金也开始回笼,最高时闲置资金达到10亿元人民币。
而这时饲料行业由于竞争日益激烈,利润被迅速摊薄,东方希望集团也计划开始走多元化的道路。
正值这时集团接到了上海市的邀请,于是刘永行将总部从成都迁往了上海浦东新区。
但是谁也没想到,刘永行居然放着能稳定挣钱的饲料行业不做,而要做别的领域,而且是那种跨度和风险都很大的产业,这一决定令家人无法理解。
2002年12月,东方希望在包头市兴建“希望工业园”,计划投资100亿元,建设100万吨铝电一体化项目,标志着其郑重进入重工业领域。
从那时开始,东方希望陆续在内蒙、河南、山西、重庆等地投资建设了重工业工厂,产业涉及大型发电、氧化铝、电解铝、工业硅、多晶硅、水泥、化工等多个领域。
尽管如此,刘永行最想进入的理想之地却是新疆,因为那里煤炭储备量达到了3900亿吨,而且1吨才几十元,品质还很好。
这样就可通过低成本的煤炭发电,来促成电解铝的生产,从而打破西煤东运的传统模式,降低运输碳排放。
然而从1995年开始,刘永行多次派人去新疆考察谈合作,但苦于一直没有有关人员接待,只能将计划一再搁浅。
没想到的是,2010年新疆有关部门来上海邀请集团去新疆,于是同年刘永行就在准东五彩湾建设了第二个铝电一体化工厂。
而刘永行在布局新疆重工业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创新计划是提出了六谷丰登的全产业链循环生产模式。
所谓六谷丰登,是指基于准东的“煤谷”创建了“电谷”发展了“铝谷”,衍生出“硅谷”、“化工谷”和“生物谷”。
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能耗、减少污染,更让东方希望在重化工业领域构筑起独特的成本与竞争优势,为其成为电解铝、多晶硅领域的巨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因此2013年东方希望开始涉足光伏行业,据公开信息,目前集团拥有50万吨/年的多晶硅总产能,稳居行业前列。
然而在2020年光伏产业遭遇了寒冬,多晶硅的价格从70元/公斤跌至60元/公斤时,其它同行完全成本却在40-50元/公斤,很多企业毫无利润可言。
不过东方希望凭借自备电厂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模式,使多晶硅的完全成本控制在36元/公斤,即使在光伏产业的低谷期仍就保持了盈利。
如今在氧化铝及电解铝领域,东方希望已经跻身世界十大生产商之列,并具备极强的规模化生产能力,可稳定供应全球市场。
就在集团在重工业领域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,刘永行又力排众议进入了生猪养殖业。
他又杀回农业的原因是,他是从养殖业起家的,这是东方希望的根,这一点是不能断的。
再加上东方希望是国内饲料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可以将自己生产的饲料直接用于生猪的养殖,由此减少了中间环节,也就降低了生猪的成本。
同时养殖生猪产生的废水、粪便等废弃物,可通过生物质燃料、沼气回收等技术实现循环利用,与重化工产业形成“资源-产品-废弃物-再生资源”的闭环。
例如,重庆东方希望的水泥厂与畜牧公司协同,将猪粪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,减少了碳排放。
因此在2020年猪价暴跌时,东方希望依靠猪电铝的产业循环,不仅达到了资源互补也对冲了风险,最终保持了盈利。
而东方希望集团在将近40年的时间,从始至终保持常盛不衰的秘诀就在于“不上市、不欠款、不欠薪”这3个原则。
刘永行认为如果上市的话,就会过度追求短期业绩,如股价的表现,这样的话就会偏离了实业的本质。
而且过多的资金也非常容易让人的头脑膨胀,从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。只有不上市才会避免外部资金对经营决策的干扰。
刘永行曾说,他做的产业自己的亲兄弟都很难理解,当他做重工业时,大家都认为他要完蛋了,因为跨度和风险都太大,这样的一种情况是无法说服银行的。
2003年,东方希望靠发展饲料业务已经积累了20亿元的资金。之后,刘永行才进入了他十年前就想开始的重工业领域,从电解铝业务做起。
在市场经济快速地发展的时代,刘永行的三不原则看起来非常保守,似乎会束缚企业的发展步伐。
东方希望集团正是用了40年的时间证明了,一个企业要想成功,不在股市的涨跌中,也不在银行的贷款中,而在日复一日地深耕细作中。
1.中国新闻网《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:“走难走的路”诠释企业家精神》
2.多硅晶行业信息《货殖列传刘永行“跨生命周期规划”:沙漠建“城”与碳中和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