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近正午,夏天的阳光洒在离石区西属巴大街炭窑里村的沟沟坎坎上。山谷深处,皮肤乌黑、身段瘦弱的老梁甩着羊鞭,驱赶着羊群向村里渐渐走来。
老梁名叫梁五儿,本年51岁,家里五口人,是离石区西属巴大街炭窑里村乡民。从前因为缺少资金、本身开展动力缺乏,全家五口人仅靠种田收入保持日子,家里有两个孩子还在上学,还有一个有先天性疾病,家里欠着好几万元的外债,日子非常窘迫。
2015年,梁五儿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这让他心里五味杂陈,专心想着怎么摘掉穷帽子。西属巴大街驻村工作队经过屡次造访,了解到他家中具有养羊的条件,家境贫困的他在得到了协助后,养起了绒山羊,日子一下有了盼头。
“政府要给我家送15只‘扶贫羊’,养15只也是养,养多点也是养。”老梁说。他狠下心,四处筹借花六万元又买了一些羊,老梁的这个决议,让村干部、扶贫干部都替他捏了把汗,咱们劝他“悠着点”,但在养羊这件事上,老朱“倔得很”。“你看,我这些羊长得多好。现在圈里共有120多只,其间自养70多只,寄养50多只,一年下来我能收入近3万元。”聊起收入状况时,老梁说话的口气透着一股干劲。
有了决计和决计,就不怕脱贫路上的艰苦。在梁五儿的羊舍看到,绒山羊个个强健,羊舍散布合理,圈内草料足够。 喂草、调查每只羊的健康状况、整理羊圈,这些都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。
2017年,老梁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。人脱了贫,干事的劲头渐渐的变大,饲养规划也逐渐扩展。靠着自己灵敏的脑筋和善谈的性情,梁五儿成了一名“羊生意”。乡民看到他养羊有这么好的效益,也纷繁想参加羊倌的队伍,但一些乡民不敢测验。所以梁五儿就想到寄养形式,寄养形式便是贫困户把自己的羊给他寄养,与他签定劳务合同,一年一只羊给200元,这一行动处理了贫困户因不明白饲养技能的后顾之虑。说起自己养羊赚钱,老梁乐得合不拢嘴:“要不是党的好方针和政府帮扶干部的扶持,我家咋能脱贫呢?现在我对日子可有决计了!”梁五儿以为,他与寄养羊的贫困户们完成了互利共赢。
2018年11月26日,炭窑里村整村移民,“咱们村地理方位偏远,交通不便,感谢党的扶贫好方针,给我一个温暖的家。盛地安顿小区离城近,方位好,能住上这么好的小区,感觉自己日子在梦里。”梁五儿激动地说。
“是党和政府让我从头树立起日子与致富的决计,一步步敲开了致富之门,走上了致富之路,接下来我还想逐渐扩展饲养规划,拓展致富途径,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。”梁五儿谈起未来的日子充满决计,斗志昂扬。